
这么多年跟采煤打交道,我十分感谢我的家人,感谢他们多年以来的支持——我知道他们经常为我提心吊胆。在我考大学的年代,大学生还少得可怜,老家整个乡里就我这么一个大学生。入学时的专业是矿区开采,还不叫采煤专业,大家都没想到有一天会让我们下井采煤。等那一天来到的时候,大家都害怕了,才反应过来:“原来我们学的是这么一个专业!”经过很长时间的适应和调整,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。当时全国采煤的有一两百万人,我也没跟父母说我从事采煤行业,直到毕业当了老师之后,他们才知道真相。
上学时,我每月助学金是6块钱,这也是我每个月的生活费。参加工作后,每月工资是53块钱。每个月发了工资之后,把其中30块钱寄回农村老家,给父母和妹妹用,剩下的就是家里日常开支,再交上党费、工会费,工资正好将就着够用。每月53块钱的工资水平持续了整整20年,老家的人还以为我犯错误了,导致20年来工资都从未涨过。其实当时全国工资都是这样的。
现在想想,过去日子清贫,爱人和孩子没少受苦。搬到肥城之后,爱人带着孩子住在三十二工程处,我带着学生住在矿上,两地相隔十几里路,很少有回家的时间。孩子一岁多点那一年,有一次发高烧始终不退,爱人怕我分心没有告诉我。她给孩子量体温,不敢把体温表放在孩子嘴里,怕孩子咬碎了,于是就把它塞在孩子肛门处,结果被孩子吸了进去。幸亏大夫想办法让孩子把体温表拉了出来。我事后才知道,后怕得不行——这是有生命危险的事,而我没有陪在爱人身边帮她共同分担。
我们住的房间里有老鼠,爱人又恰好怕老鼠。晚上听着老鼠在房里打架,她只能把头蒙得严严实实再睡。当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差,日子有很多困难——是现在条件下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。不过好在,我们都熬过来了,而且学会了苦中作乐。
我爱跳舞、爱唱歌、爱打乒乓球,凡是能参加的活动都争取参加,生活也算丰富多彩。我们这一行,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。过去,采煤工人每次在井下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,从领矿灯开始,到去井口排队下井,没有矿车就只能徒步,在工作面又一口气干八个小时,条件差的连午饭都没得吃,再沿斜井爬上来,去大池子里泡澡,整个人直接要累瘫。所以搞采煤的,身体素质必须要好,否则几百米、上千米的斜井,下去之后却走不上来算怎么回事?学校开教工运动会,采煤系教工总是能拿第一,无论短跑还是长跑,几乎都是第一,团体总分也是第一。
没退休之前我就是学校乒乓球教工队队长,当时学校乒乓球在全省都是很有名的,我还曾经带着学生外出参加比赛,一次在德州,一次在曲阜,成绩都不错。同样,篮球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传统强项,男篮、女篮水平都不错,在全国篮球比赛中还拿过总冠军。庆幸的是,这么多年过去,学校的传统强项都被继承了下来,得以发扬,亲历整个过程,我也觉得很感动、受鼓舞。团结、齐心,不服气、有目标,这种科大精神和传统其实体现在学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。
在以前的年代,大家说的是艰苦奋斗、战斗,现在就叫拼搏进取。不管什么情况下,这股拼劲儿我们始终没有丢。开拓精神、创新精神也没有丢,这一点从领导到老师、学生,都表现得特别突出。还有就是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的传统,作为一个单位,首要的就是搞好团结,才不会被别人欺负。别人说我们学校哪里不好,我们就是不服气,别人说我们哪里水平不够高,我们就是不认输,这是科大的拗劲儿,也是每个科大人的拗劲儿。科大能有今天,靠的是每个人的努力。我大半辈子都留给了学校,很多大事小事、难事幸事,亲身经历,现在更觉得,学校便是我的家。
选自《科大故事①》(2016年9月出版)(讲述:史国华 整理:许志伟)